新加坡政府学校的学习生活与课程设置
新加坡政府学校的学习生活与课程设置
发布日期:2021-03-15 18:34
Wang Hanqing
2020-01-31
Wang Hanqing同学通过AEIS考试于2016年进入新加坡政府中学快捷班学习,在2019年O水准考试中取得年级前十的好成绩。Hanqing在学校的CCA活动中开发了自己的音乐才能,从零开始接触古筝,很快在学校就开始担任古筝队领队一哥。在专业古筝考试中一年内连跳考七级九级,学术和爱好两手抓,其中艰辛可想而知!
那练破皮的手指,抱着琴累得睡着的日子,还有收到的一袋一袋的小迷妹的情书。。。都被我们拍下来了哈哈哈。。。

陈老师在辅导Hanqing功课
Hanqing文采很好,获得过新加坡华文作文比赛一等奖,他专门撰文给学弟学妹们介绍了新加坡政府学校的学习生活、课程设置并回答了一些常见的问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我是分割线 ----------
各位博雅的学子家长们你们好,我是Hanqing,刚刚毕业于新加坡泉原政府中学(Springfield Secondary School)。知道大家对新加坡政府中学有很多疑虑,在这里为大家简单解答一下。
首先,新加坡政府中学一共有一百多所,外籍学生只能通过AEIS考试进入新加坡的政府学校系统。新加坡所有的政府中学都受新加坡教育局(MOE)统一管理,于是通过AEIS的考生们会被教育局按就近原则分配至还有名额空缺的学校中。进入学校后外籍学生和政府学生享有同样的教学资源,除了只有新加坡本国国民和永久居民(PR)才享有的一些福利,其中大多数都是在金钱上的,比如外籍学生学费要比其他人要昂贵些许,外籍学生不能持有奖学金等。但是完全不影响学生在校学习的体验。基本上平日里所有同学之间都没有任何的两样,最多只是月末时候大家听到你的学费后吓一跳,然后老师们以你们的学费像这样“你们真的不要不珍惜这里的学习机会,把一切当作理所当然,你看看人家谁谁谁每个月交这么多钱来新加坡学习……”如此被偶尔当作范例激励一下其他同学罢了^_^,其他同学就跟国内被老师唠叨的学生如出一辙般眼观鼻鼻观心,听进去多少不得人知。
回到正题,在新加坡政府学校学习绝对是一种新奇的体验,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互动平日里极为融洽,甚至有时候老师和同学们会一起在校外约请吃饭,理由无非是“啊你们这次要是全班英文及格我和哪哪个老师请你们集体吃麦当劳。”同学们也经常叫嚣着说“XXX老师这回我们要是测验成绩好请我们下课在学校餐厅喝饮料呗……”和中国课堂的氛围完全不同。在这里老师绝不会因为学生考得差就否定这个学生,学生之间成绩好的“优等生”和成绩不好的“差生”之间的关系不会受成绩差异的任何影响。该玩玩该乐乐。但是在新加坡的学习一定要有足够的自主性,绝不能每天看着同学老师净开心忘了学习。在这里你只要每天认真完成作业,课上认真听讲,加上课下稍加些功夫的话,成绩进步是肉眼可见的。

Hanqing同学在学校拿奖状
既然说到学习,就不得不说到新加坡科目的设置了。在中学阶段分低年级组(lower secondary)和高年级组(upper secondary)。中一中二为低年级组,中三开始直到毕业为高年级组。在低年级时期学生主要是在适应中学生活和进行一些基础的知识积累,并且在这两年中探寻自己比较擅长,喜欢哪些科目。所以在低年级组时期,基本上会有十一到十二门科目开放,全部都要学习,绝大多数都会有考试,要么就是一个课题,以你的完成度来做期末成绩。其中除了基本直到毕业都必修的英文、数学、母语课程之外还包括但不限于地理、历史、科学、美术、音乐、烹饪、设计、编程等,根据学校不同,所开放的课程也有不同,具体视情况而定。当然还有体育,体育锻炼在新加坡尤为重要,尤其对于男生而言。因为不论你将来想要做什么,新加坡男性公民和永久居民(PR)都要进行参军。所以每个两个学年直到毕业,都会有全国统一体测,成绩载入你的档案。而女生,为了公平起见和男生则会一样。当然我们外籍学生是不用参军啦,除非你申请了永久居民,那就另当别论了。到了高年级,就要开始为了新加坡的中考,O水准开始做准备了。在这个阶段学习强度会大大加强,没有时间让你再慢慢探寻各项领域了。所以在低年级组最后一次期末考试后,学生们会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自己在高年级段要进修的科目。一般都是选择七到八科。除了刚刚上述提到的科目外,还会开放一些难度更大,在低年级段暂时无法学习的科目比如高等数学、会计学、社会学等。而在低年级段学生所学习的科学其实是包含了生物、物理和化学三个不同方向的综合科目。但是在高年级组,这三科就会被区分开,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章节所掌握的程度选择自己要学习的科目。
有一点稍微复杂的,就是在高年级组有一个科目机制是“精修科目”(pure subjects)和 “双修科目”(combined subjects) 。基本用于人文科学(humanities, 包括社会学、地理、历史和文学) 或者自然科学(science,就是生物、物理和化学)。双修科目是把两个同类别科目结合算作一门科目,但是两科都会学的略浅一些,不会学太深。比如说大多数人选择的双修自然科学:物理+化学(combined science: combined physics + combined chemistry)。当然要是你有足够自信的话也可以选择修精修科目,比如我就选择了精修化学和精修物理(pure chemistry & pure physics). But!精修科目的话就要算两门单独的科目了。

Hanqing经常收到小迷妹的情书
目前讲的这些大家可能听的有些迷糊,不过没关系,接下来为大家详细解释一下高年级组的选课机制,大家就会懂了。因为新加坡的中考,O水准考试,政府生至少要报六门,所以在学校,统一都会让学生先至少修习七门科目,以免到最后有一科成绩不理想,至少还有个备用的。当然也有学习能力很强的学生,如果学校也有相应的资源,可以供一批学生同时修习多过七门的,我就听说过报考O水准11门还全部拿A1的学霸学生......不过我们学校并没有足够的这种层次的学生,没法开设班级。所以我们只能拿七科。在这七科中,当初学校开设了两个班级,两个班一个方向偏文综,一个偏向理科。“理科班”(也是我所在的班级)全体除了所有人都一样的前三门科目英文、数学和母语之外,第四门必修一门高等数学;第五门,“双修人文科学”,在地理+社会学,或者历史+社会学,中两者二选一。最后剩下两门有两种选择,选择一,第六门,双修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第七门 coursework 课程(包括美术、烹饪、设计、编程等),这个词我找不到准确翻译,但是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在O水准考试时除了书面考试还要多一份上交的成果,这个成果在正式书面考试前几个月就已经告知题目,让学生提前准备,到日上交,算作成绩的一半(还是60%记不太清了,因为我没有选修这个);另一种选择最后两门科目的方式,就是选择两门“精修自然科学”,“精修化学”和“精修物理”,这也是我的选择。隔壁“文综班”除了那三科所有人都一样的科目外第四门必修“精修人文科学”:“精修文学”,第五门和理科班一样“双修人文科学”,在地理+社会学,或者历史+社会学,中两者二选一,第六门必修双修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第七门必修coursework课程,没有“精修自然科学”选项。具体看学生想要学什么科目,再选择进哪个班级,选择什么科目。要注意的是,这只是我们学校开放的课程和班级安排。每个学校有不同课程安排,有的甚至排了六七个班,每个班都有不同的科目搭配。但是制度大致相同,不论安排得如何眼花缭乱,只要满足O水准的要求,每人必修三科基础科目,至少一科人文科目,至少涵盖两门科学(两门精修或一门双修都可)即可。
接下来,我会对大家一些常见的疑问进行解答,请大家看下去^o^
问:新加坡的科目设置跟中国有啥区别,难度和内容一样吗?
答:常见的问题,具体科目设置的问题我在上文已经提及,就不再赘述了。至于难度和内容的话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了。新加坡的教育系统是一个很先进的系统,它能够保证每个人在25岁以前在无论什么时候开始发奋图强都不会太晚。当然你从小学一年级就好好学跟你24再开始肯定差距天差地别,这种事当然越早越好。正因为这样,它的科目在内容上你会发现每一年似乎都在讲一样的东西(例如数学或者语言类),或者今年讲的东西根本不需要用去年所讲的做基础(例如科学或者人文)。当然,课程内容会一年比一年更深。由于每年都会简单回顾一遍前一年所讲内容,绝不会出现那种国内学生上课的时候弯腰捡了支笔( -_-# )从此再也听不通的窘况。难度起初看上去确实不如中国挖得深,所以在一些科目和章节上面很多中国学生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早就学过了。但是同样的,课本每年的内容涵盖的范围会比较广,有很多我们甚至连见都没见过,甚至会出现有些大学里才会出现的内容。当然,难度不高。(例如微积分,在国内高三,大一才学的东西,这里中三有设及)
答:常见的问题,具体科目设置的问题我在上文已经提及,就不再赘述了。至于难度和内容的话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了。新加坡的教育系统是一个很先进的系统,它能够保证每个人在25岁以前在无论什么时候开始发奋图强都不会太晚。当然你从小学一年级就好好学跟你24再开始肯定差距天差地别,这种事当然越早越好。正因为这样,它的科目在内容上你会发现每一年似乎都在讲一样的东西(例如数学或者语言类),或者今年讲的东西根本不需要用去年所讲的做基础(例如科学或者人文)。当然,课程内容会一年比一年更深。由于每年都会简单回顾一遍前一年所讲内容,绝不会出现那种国内学生上课的时候弯腰捡了支笔( -_-# )从此再也听不通的窘况。难度起初看上去确实不如中国挖得深,所以在一些科目和章节上面很多中国学生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早就学过了。但是同样的,课本每年的内容涵盖的范围会比较广,有很多我们甚至连见都没见过,甚至会出现有些大学里才会出现的内容。当然,难度不高。(例如微积分,在国内高三,大一才学的东西,这里中三有设及)

Hanqing跳级考古筝九级通过
问:听说分快慢班?有啥区别?
答:注意到我一直提到高年级组低年级组,却从来不说中一中二,或者中三中四了吗?就是这个原因,首先在入学时就会大致分为三种班次,快捷(express),普通(normal academic),和基础班(normal technique)。在低年级组最后一次考试后会则会进行第二次分班考试,重新根据成绩安排学生进不同的班次,以保证学生可以跟上老师的进度。快捷班就是我们说的快班,而慢班则是其他两个班次的合称,一般多指普通班。在低年级组(中一中二),所有班次的课程基本相同,学年也一样。但是到了高年级组,快捷班只需要两年的时间就可考O水准,普通班和基础班则需要用两年的时间先准备考N水准,如果通过并且成绩不错的话,就可以接着读在下一年继续报考O水准。若是没通过......则不能考O水准,只能用N水准成绩去有限的一些ITE(相当于中国的技校)继续学业,以后考上大学的几率将十分渺茫。也就是说,情况好的话,慢班学生要花5年时间才能从中学毕业,进入JC或者Poly,而快班学生只用四年。(关于JC和Poly 的问题请看下一问)
答:注意到我一直提到高年级组低年级组,却从来不说中一中二,或者中三中四了吗?就是这个原因,首先在入学时就会大致分为三种班次,快捷(express),普通(normal academic),和基础班(normal technique)。在低年级组最后一次考试后会则会进行第二次分班考试,重新根据成绩安排学生进不同的班次,以保证学生可以跟上老师的进度。快捷班就是我们说的快班,而慢班则是其他两个班次的合称,一般多指普通班。在低年级组(中一中二),所有班次的课程基本相同,学年也一样。但是到了高年级组,快捷班只需要两年的时间就可考O水准,普通班和基础班则需要用两年的时间先准备考N水准,如果通过并且成绩不错的话,就可以接着读在下一年继续报考O水准。若是没通过......则不能考O水准,只能用N水准成绩去有限的一些ITE(相当于中国的技校)继续学业,以后考上大学的几率将十分渺茫。也就是说,情况好的话,慢班学生要花5年时间才能从中学毕业,进入JC或者Poly,而快班学生只用四年。(关于JC和Poly 的问题请看下一问)
问:多少人能上高中,是不是进排名好的初中才能上高中?
答:不是的,能不能考上高中绝对取决于个人成绩。而且新加坡中学毕业后会有很多出路,绝大多数人选择的两条分别是两年制的初级学院(junior college, 缩做JC)和三年制的理工学院(poly technique , 缩做Poly)。初级学院内专攻学习,模式比较像国内高中,就是为了备考新加坡的高考 – A水准做准备。初级学院学生考入大学的比例较高,在80-90%左右,同样初级学院对O水准的成绩要求较高。理工学院内主要培养学生在特定方面的知识素养和以应对工作的经验上。模式比较像大专和大学的结合体,理工学院的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工作,无需大学毕业证。不过就如我之前所提到的,在新加坡,什么时候发奋学习都不晚。成绩优异者也可以申请进入大学学习,某些学生还可以因为已经积累了足够相关专业的经验和知识,跳过大学第一年的课程,直接进入第二年。不过进入大学者比例较小,大概只有20-30%。关于是不是只有在排名好的初中读书才能上高中,这个问题绝对不用担心,每年每个学校都有能进入初级学院以及理工学院的人,所以具体还是要看个人。
答:不是的,能不能考上高中绝对取决于个人成绩。而且新加坡中学毕业后会有很多出路,绝大多数人选择的两条分别是两年制的初级学院(junior college, 缩做JC)和三年制的理工学院(poly technique , 缩做Poly)。初级学院内专攻学习,模式比较像国内高中,就是为了备考新加坡的高考 – A水准做准备。初级学院学生考入大学的比例较高,在80-90%左右,同样初级学院对O水准的成绩要求较高。理工学院内主要培养学生在特定方面的知识素养和以应对工作的经验上。模式比较像大专和大学的结合体,理工学院的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工作,无需大学毕业证。不过就如我之前所提到的,在新加坡,什么时候发奋学习都不晚。成绩优异者也可以申请进入大学学习,某些学生还可以因为已经积累了足够相关专业的经验和知识,跳过大学第一年的课程,直接进入第二年。不过进入大学者比例较小,大概只有20-30%。关于是不是只有在排名好的初中读书才能上高中,这个问题绝对不用担心,每年每个学校都有能进入初级学院以及理工学院的人,所以具体还是要看个人。
问:有机会上国大和南洋理工不?
答:上面提到初级学院和理工学院的毕业生考入大学,其中大多数都是进入这两所学校。初级学院里更有不少学生凭借A水准成绩申请到奖学金,远赴欧美就读世界顶尖大学,比如牛津、剑桥、哈佛、斯坦福等等。所以只要成绩过关,进国大和南洋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答:上面提到初级学院和理工学院的毕业生考入大学,其中大多数都是进入这两所学校。初级学院里更有不少学生凭借A水准成绩申请到奖学金,远赴欧美就读世界顶尖大学,比如牛津、剑桥、哈佛、斯坦福等等。所以只要成绩过关,进国大和南洋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问:班里中国人多吗?
答:这个真的得看情况,每届通过AEIS考进的中国学生数量不一样,像我们学校18年毕业的那一届就有10个中国人。我们19年毕业的这一届也有8个中国人。但是下一届就1个中国人。最新一届也只有1个。据说在17年那届也才四五个,所以每个学校,每年每届都不一样。只能说,随缘吧。而且就算班里没有中国人,其他同学都是很有爱的。
答:这个真的得看情况,每届通过AEIS考进的中国学生数量不一样,像我们学校18年毕业的那一届就有10个中国人。我们19年毕业的这一届也有8个中国人。但是下一届就1个中国人。最新一届也只有1个。据说在17年那届也才四五个,所以每个学校,每年每届都不一样。只能说,随缘吧。而且就算班里没有中国人,其他同学都是很有爱的。
问:老师和同学会不会歧视中国学生啊?
答:完全不会,就算有也只是极个别个例,跟在国内学校里碰见一个黑人学生一样。不敢说绝对没有,但是反正我没有碰上过。要知道新加坡本身就是一个大融合的社会,包含华人、马来人、印度人、菲律宾人、缅甸人、越南人、印度尼西亚人等等不同人种,来自不同国家的人组成了这一个社会。谁和谁都有不一样的文化、肤色和语言。所以很早以前新加坡政府就特别重视社会多元化背景下人民的和谐。学校班会课或者全校集会看演出的场合上,处处可见宣扬民族和谐,接纳外来人才的精神,品德的主题。新加坡人也早就习惯了和外来人才相处,很少会见到歧视的现象。而且一个人一旦歧视别人,歧视者就会变成被歧视的对象 =_= 。像我们班,就有九个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然后大家都相处的特别好,所以不用担心这一点。
答:完全不会,就算有也只是极个别个例,跟在国内学校里碰见一个黑人学生一样。不敢说绝对没有,但是反正我没有碰上过。要知道新加坡本身就是一个大融合的社会,包含华人、马来人、印度人、菲律宾人、缅甸人、越南人、印度尼西亚人等等不同人种,来自不同国家的人组成了这一个社会。谁和谁都有不一样的文化、肤色和语言。所以很早以前新加坡政府就特别重视社会多元化背景下人民的和谐。学校班会课或者全校集会看演出的场合上,处处可见宣扬民族和谐,接纳外来人才的精神,品德的主题。新加坡人也早就习惯了和外来人才相处,很少会见到歧视的现象。而且一个人一旦歧视别人,歧视者就会变成被歧视的对象 =_= 。像我们班,就有九个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然后大家都相处的特别好,所以不用担心这一点。
![]() |
Hanqing同学领队学校古筝演出
问:几点上课几点放学,放学以后都干啥?
答:一般来说是要大概7.30 am之前到校,不过每个学校规定有不同,而且每年都会有变化。像我们学校,早些年还说7.20 am必须到校,现在就默默改成了7.15 am了……每天放学的时间根据当天课程安排的不同,有可能会有浮动,大概在下午两点到三点半。放学之后有可能还会有社团活动之类的。说到社团,其实它全名叫做课程辅助活动(Co-Curricular Activities),简称为CCA,它是包含在你的学籍里的一项挺重要的指标。对O水准考试成绩有极大的帮助。从学生的出勤率,表现程度,老师评价,领导能力等指标中能让录取你的JC或Poly 看到你更多面的途径。除此之外,CCA就像是国内的大学社团一样,有各种丰富的项目,体育类的足球社、游泳社、攀岩社;艺术类的舞蹈社、戏剧社、古筝社;俱乐部类的机器人、摄影、插画;制服社的海军、陆军,等等。异常丰富,不用花钱就能学到一样新的才艺,以及累积各方面经验。比如我就是在CCA中跟古筝结缘,在19年末已经通过了古筝九级考试,并且积累了很多表演经历,甚至和我的团员们为新加坡某部长表演过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