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小学成绩挺好,到初中以后忽然就跟不上了?

发布日期:2021-05-16 20:58
刘校长
 
这篇文章我想讲一下国内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少孩子小学成绩挺好,到初中以后忽然成绩就变普通甚至跟不上了?
 
 
国内有挺多孩子在小学的时候语文数学都是接近满分,在班里年级里排名都不差,也进了一个不错的初中,但上一年半载下来,会发现到了中游甚至中下游,有的甚至受到了打击一蹶不振。明明孩子也跟以前一样努力,家长比小学阶段管的更严格,怎么进了初中就跟不上了呢?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很多成绩优秀的初中生进入高中后。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本质原因是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在快速增加,而课堂教学的模式并无太大变化,这导致课堂教学的难度和考试难度脱节的程度越来越大。

小学的授课和考试难度的比例基本是1:1,这种情况下,一个孩子只要不太笨,上课稍微认真一点,课后功课按时完成,基本就能拿到不错的分数和名次。通常来说,这个阶段的孩子一般没有什么自制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基本哪个孩子家长看的严,学习时间有保证,在班里年级里拿前几,科科满分,都不是什么难事。

初中的授课难度和考试难度的比例达到了1:1.2左右,这种情况下,如果想在班级里年级里拿到靠前的名次,只靠家长严管就比较难实现了,同时需要孩子有一定的天资,还有好的方法、习惯和学习态度。如果孩子小学阶段没有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内在驱动力,那么到初中阶段,靠家长看着和课外补习,基本都无济于事。

再说一下高中,高中的授课难度和考试难度的脱节程度进一步加大,比例基本在1:1.5到1:2.0之间,在这种情况下,想在考试中拿到靠前的名次,好的天资、优秀的方法、自发的好习惯、良好的学习态度缺一不可。

教育和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个十几年的大工程。所以如果想让孩子将来在学业上能达到一定的高度,那么在小学阶段,最重要的绝对不是多背几个单词,多做几套数学题,在班里拿双百分或者第一,而是培养好孩子的学习习惯、阅读习惯、乐观的心态、抗挫的能力,这样到了初高中阶段,孩子才能有足够的能力和意愿去攻克学习上的难关。还有就是,一定一定要培养一个爱好,才能帮助孩子在初高中阶段对抗电子产品的诱惑。
 
 
 

— 后记 —

 
有家长读了这篇文章后问我们新加坡政府学校的教学难度和考试难度的关系,从小学到JC(高中),新加坡政府学校课堂教学的难度和考试难度的关系是基本保持稳定的,维持在1:1.2左右,这是个很合理的系数,既能给学生从小学到JC(高中)一直维持适当的学习压力,又不会造成太大的负担,而且可以筛选出拔尖的学生。